栽下科技树守望凤凰来 万亿级氢能产业中的“陕西机会”|世界快资讯

发布于 2023-06-28 13:56:06 来源 : 企鹅in陕西

在《陕西省“十四五”氢能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及,全省要发力打造千亿级氢能产业集群,到2025年实现全产业链规模达1000亿元以上。

近日,陕西全省首条氢燃料电池全自动生产线正式开工的消息引发了业内极大关注。

从公开信息了解到,该项目结合西安交通大学科研优势,是氢能产业校企合作的成果,投产后可实现年产2000套氢燃料电池电堆,项目方还正在谋划建设国内高水准的氢燃料电池研发创新中心、氢能检测中心、产业孵化中心等,共建氢能装备产业聚集圈和氢能应用生态圈。


(资料图)

同期在渭南市,蒲城县正在筹划开通陕西省首条氢能燃料电池公交车示范运行线路,首期规划配备30台车,项目旨在实现战略新兴产业与新生态的有效融合,为氢能产业规模化推广提供数据及经验积累。其背后的技术运营方,便是4月份刚刚完成融资的「华胜渭蒲」。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氢能已经成为全国各地布局未来产业的重要方向。在《“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发展氢能燃料电池技术被列入重要位置。按照国家相关规划,到2025年,中国燃料电池车辆将达到5万辆,行业总产值达到10,000亿元。

在双碳背景下,全国各地在氢能产业布局上浪潮涌动动作频频,而陕西在发展氢能上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产业资源基础和场景落地可能,正在成为该省经济结构创新升级的关键抓手。在《陕西省“十四五”氢能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及,全省要发力打造千亿级氢能产业集群,到2025年实现全产业链规模达1000亿元以上。

产业链上下游资源齐备,已跑出多个明星项目

氢能被称为是21世纪的“终极能源”,具有高效、高压、环保、体积小等特点。按照制取方式和碳排量的不同,氢能又被分为灰氢、蓝氢和绿氢三种,目前灰氢是主流,以蓝氢作为过渡,绿氢为最终利用理想形态。氢能转化被视为新能源汽车终极解决方案,也是近几年资本市场和技术创新层争相竞逐的领域。

从产业链上来看,氢能上游为氢气制取,目前主要技术路径为化石原料制氢、工业富产氢和电解水制氢。中游为氢气储运,分为气态和液态运输,气态运输当下主要依托长管拖车和管道运输,液态运输主要依托液态槽车等。

从下游来说,氢的应用非常广泛,除了前文中提及的城市公共交通之外,氢能在燃料电池、工业和建筑领域都有非常广阔的应用空间,是业内公认的继电能之后的下一代“接班人”。

宏观陕西的氢能产业图谱,关中和陕北目前均处于领跑态势。早在2020年,榆林就率先树起了打造“西部氢谷”的战略旗帜,同步开始布局了千亿级的氢能产业集群。在产业上游,榆林「兰州石化」拥有7万吨/年副产氢纯化制氢能力,延长榆林炼油厂可提供1万吨/年的副产氢纯化制氢,具备了产业上游稳定的供应能力和强大的产业辐射能力。

另外陕北地区特有的高寒气候,以及需要重载的“短倒运输”是氢燃料电池重卡的最理想应用场景,榆林借此优势,也已在应用端做出了提前谋划。预计到2025年,榆林将投入6000辆氢能重卡,并投资建设50座加氢站和4座制氢站。

同样作为资源型城市的韩城,也在氢能产业上跑步参赛。该市氢能产业明星企业「旭强瑞」,当前可提供1.8万吨/年焦炉尾气纯化制氢和5000万标方LNG高纯氢,可为周边地区氢能利用提供非常有力的资源保障。另外由上市公司「厚普股份」在韩城投建的35MPa液驱式箱式橇装加氢设备,已于2022年10月正式在韩投运,这是西北首座液驱式氢能加注站和首座管道输氢加注站。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渭南。渭南当地首先具备了良好的氢能产业基础优势,上游具有氢气产量高、成本低、气源足的条件,下游兼具新能源汽车厂的终端需求。近年以来,渭南先后与航天六院合作,建设了航天六院渭南液氢生产基地;联合中国能建打造了中国能建渭南风光互补制氢一体化示范工程等,构建了产业上游的供应链基础。

而在扶持氢能产业创业项目上,渭南市则是直接躬身入局,扮演了投行人的角色。就比如说,前文中提到的「华胜渭蒲」项目,天使轮融资不仅有来自电子六所旗下华胜信安、亿华通和陕汽集团等产业机构,更有包括来自渭南市政府引导基金的直接投资,打造了“央企+上市公司+地方政府+创投基金”联动合作的典型案例。

除了地市层面之外,其他陕西链主企业包括「华秦新能源」、「隆基氢能」、「旭氢时代」等,都已具备绿氢制备及储氢装备的研发生产能力,而且在产能输入等各方面颇具规模。而陕汽则是直接推出了搭载氢燃料电池的牵引车,目前已正式在专线集装箱货柜运输等场景中上线运行。

此外陕西氢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也是成效斐然,例如从西安交大系的「氢易能源」、「氢纯能源」和「一九零八新能源」,陕西科技大学的「富镁氢科」等,都是资本市场上比较抢眼的项目。其中「一九零八新能源」项目团队在天使轮阶段,即获得了来自英诺天使的领投。

产业积淀和市场前景深度耦合,亟待资本与技术齐飞

“氢能未来可能成为10万亿元的产业。”在上月刚刚结束的2023世界氢能技术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如是说。与之相佐,根据中国氢能联盟预测,到2050 年,中国氢能产业产值规模有望达到 12 万亿元,将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另据《中国耦合CCUS制氢机遇(报告)》显示,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氢国家,年制氢量约3300万吨,其中工业副产氢占比约1200万吨。

在万亿级的氢能产业机遇中,无论是宏观政策加持还是实际产业成果,陕西都占据着当仁不让和舍我其谁的姿态位置。

首先从资源禀赋上来说,按照该省统计系统披露的数据,目前陕西全省化工副产氢超200万吨/年,高品质副产氢约20万吨/年,两百公里内终端用氢成本低于35元/公斤。预计至“十四五”末,全省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将达到6000万千瓦左右,绿氢潜在产能约8万吨/年,可为氢能产业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保障。

其次在技术积淀上,陕西雄厚的科教优势为氢能前沿技术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科研基础。例如以西安交大、西北工业大学和航天六院等为代表的重点科研单位,在光催化制氢、电解水制氢、先进储氢材料、固态储氢领域等专业学科上,都有较强的研发实力和产业落地能力。

另外我们还留意到,2022年年底,按照陕西省政府的顶层设计,陕煤集团、延长石油等10家国企共同注资18.18亿元,专门设立了陕西氢能运营平台企业,将围绕研发生产、装备制造、应用示范和运营服务等方面,构建陕西氢能全生态产业链支撑。

除却技术研发基础和产业培育环境之外,在《陕西省“十四五”氢能产业发展规划》中,还特别提到了要进一步拓展氢能的应用场景。包括大力推广氢燃料电池重卡、市政专业车及轻卡、新型客车、观光车等氢能车型,推进氢气作为原料在炼化、冶金、天然气掺烧等领域的升级应用等。

当然不容回避的是,目前整个氢能产业实现大规模发展仍有很多掣肘。陕西某氢能企业创始人直言,在制取和提纯端,电解水制氢虽然前景广阔,但是能耗成本极高。在应用端,中国加氢站建设设备成本占比高达70%,很多核心设备的国产化水平还不够。在储运端,陕西氢气产量富集,但氢能源的消费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要实现能源需求分布和资源分布的最优匹配,在当前以高压气态长管拖车为主要运输方式之外,还应该考虑管道铺设及运输难题,这些都是需要陕西乃至整个行业去攻克的痛点。

当然,除了在技术创新上需要久久为功之外,发展氢能产业更需要资本的助力。但是梳理氢能资本市场过往的融资案例不难发现,近几年有关氢能赛道的投资及IPO事件,主要以北京、江苏和成都等地的头部玩家为主,鲜有陕西机构和陕西项目的身影。

根据陕西省创业投资协会不完全统计,在2022年全省161个获得融资的项目中,涉及到氢能融资的仅有不到10起。该协会行研专家认为,尽管当前氢能赛道上不乏优秀的陕西标的,但陕西本土机构对于氢能产能的投资节奏仍偏保守,依旧处在“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尴尬境地,急需政策导引和资本环境的适度倾斜。

作为长期关注氢能行业,同时是「华盛渭蒲」项目投资人的陕创投高级投资经理张瑜表示,从行业发展现状上来讲,氢能在运输存储及使用安全上,目前仍面临众多技术难点和现实问题,但是栽下并保留这棵科技树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预见的是,氢能产业已经处于市场大规模爆发的前夜,未来随着技术的迭代和资本的赋能,陕西一定能在万亿级市场中展示出更精彩的身姿。

关键词: